![]() |
![]() |
![]() |
|
|
佤族织锦的时尚之旅 佤族织锦技艺民间传承人李宪兰携佤族织锦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来源:“普洱市妇女联合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5-21 阅读: |
2024年5月15日-5月19日,在北京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然色市集上,来自西盟的佤族织锦惊喜亮相,登上舞台,而把佤锦带到这一舞台的,正是2024年刚刚成为天才妈妈·西盟佤锦梦想工坊带头人的西盟县佤族织锦技艺民间传承人李宪兰。
一次传统与时尚的融合 在为期五天的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然色市集中,李宪兰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手艺,赢得了广大观众和专业人士的热烈赞誉。她的佤族织锦作品不仅色彩鲜艳、图案独特,更融入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了佤族女性的智慧与勤劳。观众们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有人现场下单购买,希望能将这些充满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带回家。
一次与时尚大咖的邂逅 在市集现场,内地影视明星、模特、服装设计师马艳丽不仅对佤族织锦表示了喜爱,还深入了解了李宪兰的创作理念和背后的故事,并通过自己的视频号直播将佤族小熊围巾、佤族手镯等普洱佤族文创产品推荐给广大网友们,网友们纷纷表示了对普洱佤族文创产品的喜爱。
此次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的活动,不仅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非遗”重要性和价值。身为西盟佤族织锦技艺民间传承人的李宪兰表示,能够带着佤族织锦参加大学生时装周,通过学习、看展、交流,对非遗元素如何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有了更深入地思考,她非常激动和欣喜。未来,她将带领团队继续创新,为传统工艺找到新的生命力。
佤族没有通用的文字,通常以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而织锦则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佤族人民将无尽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融入其中,铸就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佤族织锦,并代代相传。
历久弥新,佤族织锦作为西盟佤族人民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12年被列入西盟县县级名录到202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再到如今的12年里,不断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西盟县充分发挥西盟佤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优势,以传承保护为核心、以创新赋能为关键,探索佤族织锦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制定了织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谋划完善一个织锦工坊体系、建成一个实训基地、改建一个体验中心、打造一个织锦产业村、开展一系列织锦技能培训、培育一个文化品牌、新建一个织锦车间、成立一个织锦协会、组建一个营销平台、构建一个利益联结机制“10个一”工程,全面推进织锦产业发展,促进佤族织锦产业由民族手工艺品向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推动佤族织锦实现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融合发展,为当地群众开辟一条在家门口增收的新渠道。
截至目前,西盟县先后举办各类佤族织锦技艺培训班364期,参与群众5415人次,其中3800人已成为织锦能手;并通过推动产品迭代升级,设计推出服装、挎包、香包、发卡、首饰、挂件等30余款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创伴手礼,实现织锦产业产值1570万元。
|
本文来源:“普洱市妇女联合会”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
绿美西盟丨瞄准“加减乘除”工作法 党群联动共建绿美家园 下一篇: 西盟: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 绘就旅游发展新画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