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60载风华:西盟文旅篇章中的变迁与绽放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03-06 阅读: |
在祖国西南的版图上,有一个寓意着“产金子的地方”——西盟。这里山川灵秀,风光旖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60年来,西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自身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如今,“人类童年·西盟佤部落”旅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西盟的文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文化瑰宝妥善传承 曾经,刀耕火种是阿佤人民日常生活的底色。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西盟,这片土地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跨越,阿佤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的同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也摆在了面前。 “当年的路可难走了,但为了尽可能地把文物收集回来,再难我们也要一个村寨一个村寨地跑。”西盟县佤族文化博物馆馆长张纪回忆起那段岁月,感慨万千。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盟县博物馆就开始了全县文物的收集整理工作。尽管当时交通不便、人手不足,他们依然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通过单位购买、群众捐赠等方式,共收集到318件民族文物藏品,并对多处珍贵遗址进行范围划定和修缮保护。 如今的博物馆里,陈列着本地民族从生产工具到厨具、从历史建筑到特色服饰等众多历史物件。这些精美的文物,无一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跨越时空的故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西盟同样成绩斐然。积极打造非遗工坊、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拥有省级非遗工坊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5项、市级109项、县级2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省级6名、市级36名、县级151名。 “我从18岁就跟着老人学习佤族文化,舞蹈、乐器、歌曲,只要是本民族文化,我都努力去学。我们组建文艺队,让游客感受佤族文化的同时,也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省级民间歌舞、乐器传承人岩相太说。
多年来,许多和他一样的非遗传承人用舞蹈讲述佤族文化故事,用歌声唱响幸福小康生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西盟县正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艺佳作百花齐放 踏入江三木洛剧院,便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浓烈艺术氛围。县民族文化工作队的演员们在队长的悉心指导下,全情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当中。从激昂的歌曲,到精彩的音乐剧,再到充满民族韵味的传统舞蹈,各类节目在有序编排中逐渐成型。日复一日的排练,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自成立之初,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置于首位,同时积极开拓创新,致力于打造更多蕴含本地优秀民族文化的高质量文艺作品。 为践行“田野+舞台”的独特创作模式,团队每年都会开展“佤山记忆”田野调查。他们深入山林村寨,收集龙摩爷圣地祭祀调、各乡镇优秀传承舞蹈等濒危文化资料,与佤族非遗传承人携手,深入解读《司岗里》等古老神话故事。而后,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将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精彩纷呈、契合观众审美的舞台节目。
凭借不懈努力与卓越才华,县民族文化工作队成绩斐然,已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90余个。《阿佤人民唱新歌》闪耀全国少数民族春晚舞台,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在国家大剧院惊艳亮相,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作为民族地区的杰出代表进京展演,佤族《木鼓舞》也登上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大放异彩。 不仅如此,县民族文化工作队还走出国门,前往法国、西班牙、波兰等多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到之处,都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真的太震撼了!这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特色节目让我深受触动。回去后,我一定向朋友们大力推荐西盟佤族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这里的百姓淳朴热情,对我们关怀备至。”来自广西南宁的游客黄海燕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展望未来,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李杰满怀信心地表示:“接下来,我们计划启动‘阿佤山声音档案'项目,借助舞台艺术重现佤族古歌的魅力。同时,我们也将全力以赴,争取在2025年实现文旅演出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推动佤族文化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文旅融合蓬勃发展 西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天赐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为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铺就了一方沃土。多年来,西盟县深度挖掘县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与生态资源,大力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出马散、里坎、博航、王莫、爬街等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这些示范点集农耕体验、采摘乐趣、文化展示、研学旅行、观光游览、产品产销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乡村文旅发展的闪耀明珠。
在西盟县游客服务中心,景区经理娜乐正耐心地为游客讲解勐梭龙潭国家4A级景区门票的售卖规则。在景区工作多年的她,目睹了景区一步步的发展变迁。“我刚到景区工作的时候,游客寥寥无几,可现在每到节假日,景区里人来人往,忙得我不可开交。看着景区发展得越来越好,我打心里感到开心。” 西盟县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与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先后斩获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特色旅游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马散村更是脱颖而出,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金牌旅游村以及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熙康云舍健康度假酒店、永俄寨成功入选云南省首批旅居典型案例。每年定时举办的佤族木鼓节、新米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更是吸引着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极大地提升了西盟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2003年到2024年,西盟县文旅发展成果显著: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从4.43万人次攀升至98.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也从500万元飞跃至11.46亿元。 “这是我第二次来西盟,现在这里的基础设施比以前好了太多,到处都热热闹闹的,氛围特别棒,以后我们肯定还会再来!”来自昆明的游客田云芝说。
回首60载,西盟文旅在砥砺奋进中不断蜕变、绽放光彩。展望未来,这片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土地必将续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下一步,西盟县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旅游强省、普洱市旅游城市建设部署要求,以打造“高端化全域旅游样板区”为目标,以民族文化旅游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努力将西盟打造成为集生态、度假、康养、研学、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样板区,吸引更多五湖四海的人们前来探寻它深藏的独特韵味。(记 者丨陈龙汝男)
|
本文来源:西盟云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新闻发布亮点②:矢志不渝 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拼搏奋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