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新闻发布亮点②:矢志不渝 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拼搏奋发
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5-03-05 阅读: |
3月5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县委副书记董树安就西盟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向媒体记者作了介绍。
董树安说,自2018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以来,西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就了边兴民富、边稳疆宁、边安人和的绿美画卷。 调优产业布局 唱响了产业振兴的“富民旋律” 健全企业帮带、政策帮扶、利益联结机制,巩固发展好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牛林果”等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西盟工坊”“西盟工厂”,灯笼果、百香果等一批符合地方发展的特色产业渐显成效,3.86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万元,实现脱贫人口“零返贫”,非贫困人口“零致贫”,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坚持引育并举 激活了人才振兴的“动力引擎” 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加大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精准选派39名专家人才,组建3支35名科技特派团到乡村服务,东西部协作派出教育、医疗团队结对帮扶,培育2020个“西盟工匠”,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共育文明乡风 构筑了文化振兴的“硬核支撑” 创建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含培育村)36个,县级以上文明乡(镇)4个,94.4%的行政村已实施乡村治理机制。培养3000余名从事佤族织锦技艺人员,带动群众每年户均增收8600余元。成功创建“佤山歌舞者”国家级劳务品牌,全县歌舞表演从业者达2000余人。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了生态振兴的“美丽画卷” 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17.98万亩,水库10座,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48万千瓦。成功创建3个省级绿美乡镇、3个省级绿美村庄、75个市县级绿美村庄。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勐梭河左一支流分别荣获省级绿美乡村、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户厕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设备覆盖率分别达69.44%、74.5%、100%。 突出党建引领 凝聚了组织振兴的“强大动能” 全县36个行政村实现积分制、清单制、榜单制、数字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方式,力所乡“村集体+党支部+群众”垃圾清运“微模式”作为农村环境整治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成功创建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先进单位、模范个人,1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董树安表示,下一步,西盟县将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以改革赋能发展,用创新激发活力,以昂首阔步的姿态,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拼搏奋发。
|
本文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
上一篇:
感恩奋进兴边疆 牢记嘱托启新程丨60载风华:西盟文旅篇章中的变迁与绽放 下一篇: 十三届县委常委会第113次(扩大)会议开展2024年度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 曹鸿迎主持并讲话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