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佤山资讯 通知公告 党建信息 文化旅游 文明西盟 专题栏目 音频视频 热点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信息
 
【我们的驻村故事】岩嘎 | 十年之后 再赴英腊

来源:西盟县翁嘎科镇英腊村驻村第一书记 岩嘎 时间:2025-11-14 阅读:

当车轮再次碾过熟悉的乡间土路,扬起的尘土带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扑面而来,我的眼眶竟有些湿润。这是我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一个名叫“英腊”的小山村。与十年前第一次驻村时的懵懂与些许忐忑不同,这次归来,心中更多的是熟稔的亲切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图片

第一次驻村,我是个“新手”,带着书本知识和一腔热血,努力熟悉村情民意,学着和村民打交道,尝试着为他们解决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问题。修路、引水、帮贫困户申请低保……那些日子,忙碌而充实,也让我对“乡村”二字有了更真切的理解。离开时,村民们送别的场景历历在目,那句“岩书记、大哥……,常回来看看”的嘱托,成了我心中一份长久的牵挂。

再次回来,村子变了,又好像没变。原来的泥土路,多数变成了水泥路,更宽了些,村里多了几栋崭新的小楼,不少人家门口停上了摩托车、拖拉机、小汽车……这是看得见的发展;村民们淳朴的笑容、热情的招呼,还有田埂上那熟悉的乡音,又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与温暖。我的到来,受到了村民们格外热烈的欢迎。“岩书记、大哥……,你可回来了!早就听说你要来,我们都盼着呢!明天来我家喝茶、吃稀饭……”,这些朴实的话语,是对我过去工作的最大肯定,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有了第一次驻村的经验,二次驻村的我少了些摸索的迷茫,多了些从容与笃定。我知道村民们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也知道村里的发展优势在哪里,瓶颈又在何处。如果说第一次驻村是“打基础、摸家底”,那么这一次,我的目标更加清晰——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英腊村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迅速投入工作,手里拿着脱贫户名单,重新走访每一户村民。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走访,我不仅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更注重倾听他们对未来的期盼和想法。走访中,岩坎组长说:“现在政策好了,日子好过了,但我们还想更上一层楼。你点子多,这次可得好好帮我们谋划谋划。”这句话,道出了英腊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我指明了工作方向。

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行动从哪里开始?召开小组党员、组干部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事做起。我们决定协调物资,组织群众对群众反映多年的英腊上组、英腊下组与村委会之间将要坍塌的村组道路进行维修加固。7月的天,雨正在下着,但阻挡不了群众修路的欲望,整个坍塌路段仅用了2天时间就维修好了;协调物资,组织群众对英腊上组、英腊下组对人两个小组的人畜饮水进行了维修,高效行动也仅用了2天时间就完成了维修。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难点,协助村组干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大规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3 次,协调组织群众整治脏、乱、差现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五保户娜后家厨房进行了提升改造。

聚焦助力群众增收,以“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截至2025年,全村种植甘蔗1933亩、橡胶9146亩、坚果761亩、百香果230亩、速生丰产林457亩、牛油果547亩,实施占补平衡项目67亩。

看着英腊村一天天发生着喜人的变化,看着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灿烂,我深感欣慰。再赴英腊,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工作的延续,更是一场心灵的回归与成长。我与这片土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每一个村民的笑脸,都印在我的心里。

驻村的日子,忙碌而充实,辛苦却也甘甜。我深知,乡村振兴的道路没有终点,唯有奋斗不息。我将继续扎根英腊与乡亲们一道,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实干创造未来,让英腊村这颗大山里的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这段宝贵的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激励我不断前行。

本文来源:西盟县翁嘎科镇英腊村驻村第一书记 岩嘎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党建引领】翁嘎科镇龙坎村:增收致富“黄金果” 鼓起百姓“钱袋子”
 
 
 
打印 |  关闭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21  视听许可证:125420039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3700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