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佤山资讯 通知公告 党建信息 文化旅游 文明西盟 专题栏目 音频视频 热点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佤山资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金辉下的誓言 阿佤山交出民族团结新时代答卷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09-24 阅读:

1951年元旦,在宁洱红场上,26种少数民族代表剽牛盟誓,刻石明志,立下“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铮铮誓言。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如春风过境,为这段历史赋予新的时代注解:“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回信中的殷切期望,已成为西盟儿女奋进新时代的薪火,照亮了续写誓词碑故事的征程。

图片

薪火相传 回信精神照亮边疆

2024年底,一场融合艺术与思想的“文艺+宣讲”活动在西盟县掀起热潮。文艺工作者以精湛的表演艺术将红色记忆转化为动人篇章——从1951年进京观礼的荣光到垒石盟誓的民族团结壮举,从李保、岩火龙用生命守护的誓言到“共产党怎样说,阿佤人民怎样做”的信仰,这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通过歌舞、戏剧等艺术形式焕发新生,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峥嵘岁月。

“西盟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展现的顽强拼搏精神,正是这片土地最珍贵的财富。”作为本土音乐制作人的杨林春,在创作中收获深切感悟。

图片

而这种沉浸式宣讲巧妙融合佤族传统歌舞的原生态韵味与戏剧叙事感染力,让理论宣讲既具民族风骨又有时代温度,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思想升华,引发的强烈共鸣,在各界持续发酵。

“通过参与活动,我真正读懂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沧桑,更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各族人民才能携手走向繁荣。”杞万翠这位新西盟人动情地说。

图片

随后开展的“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宣传活动如春笋般破土,西盟文艺轻骑兵将回信精神传递至村村寨寨、校园企业。中课镇小学学生王真看了节目后说道:“参加活动,我感到非常开心,我们青年一代真的很幸福。未来,我要把民族团结的精神继续弘扬下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图片

这场文化盛宴持续绽放光彩,后续创作的《盟誓》《回信》等文艺精品,以厚重民族文化和生动艺术形式,展现西盟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讴歌边疆人民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同时,通过新媒体传播矩阵的构建,原创民族歌舞剧《盟誓》借助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直播吸引数万网友参与。

剧目导演岩峰表示:“我们以垒石盟誓为精神纽带,用艺术语言讲述直过民族跨越千年的故事。”

图片

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格局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回信精神从舞台延伸到田间地头,从佤山深处传向更远方。而这种人人都是收信人、人人都是宣讲员的辐射效应,正在持续绽放出民族团结的灿烂光辉。

图片

绿美共生 产业生态共绘振兴

秋日的西盟县,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一年来,西盟县始终坚持把群众增收作为头等大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甘蔗、坚果、林业等产业。男子敲打枝头采收坚果,妇女在藤蔓间采摘百香果,孩童们穿梭林间嬉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现在企业提供种苗技术还保底收购,村集体协调服务,我们每亩坚果收益稳定在6000元以上。”新厂镇永广村村民岩金望着绵延的果林说,这种联农带农机制让全县5.3万亩澳洲坚果产业蓬勃发展。

而在西盟县翁嘎科镇英候村,百香果种植同样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种植大户岩说笑道:“这些金疙瘩让钱袋子鼓起来了!”

图片

产业兴旺的同时,西盟县还紧扣云南省“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发展目标,全面推进边境幸福村建设。通过实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墙绘美化等项目,开展关鸡拴狗、违建拆除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在翁嘎科镇,以“绿美乡村”“四旁植树”为核心的生态改造工程正悄然改变着村寨面貌。如今漫步村中,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干净整洁的入户路,串联起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村民岩纳感慨:“环境美了,生活好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图片

在力所乡,探索实施了“垃圾清运”模式,不仅让农村垃圾问题得到解决,还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焕然一新。

“如今,走进我们西盟村寨,屋舍掩映在绿树红花间,青灰色的瓦片与绿树红花相映,再也不是垃圾遍地。”龙坎村党总支书记岩纳笑着说。

图片

以产业兴旺为笔,以生态宜居为墨。‌西盟县始终牢记“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的殷切嘱托,在阿佤山的沃土上播撒幸福种子,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铮铮誓言代代相传。

图片

非遗焕彩 民族文化共绘同心圆

一年来,西盟县以“非遗”传承为纽带,以民族节庆为舞台,推动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篇章。

在西盟,佤族织锦这项承载着“万物共生”信仰的千年“非遗”,正通过“传统+现代”的创新演绎,从深山走向世界。

图片

近期,在亚洲最大的斗南花卉市场,一场“繁花似‘锦’・‘花’式佤秀”主题走秀惊艳亮相,鲜花与佤族织锦的完美融合,向各族人民展现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魅力。

“第一次看到这样独特的走秀,民族服饰与鲜花的搭配太美了,演员们脸上洋溢的文化自信令人感动。”来自重庆的游客孔祥琼的赞叹,道出了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如今,佤族织锦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2年以来,西盟非遗+旅游模式累计吸引游客75.66万人次,带动佤族织锦及周边产品销售额1450余万元,让3000多名佤族织锦从业者户均年增收8600余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娜汉抚摸着佤族织锦上的牛头纹说:“这个纹样寄托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它真的让各族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图片

同时,西盟县还创新打造“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研学品牌,以“盟誓塔精神”为主线,串联起革命遗址、生态景观和民族文化。

“在盟誓塔前,‘永不背叛’的誓言让我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的意义。”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玉应南的感悟,道出了研学活动的深远影响。目前,已有260余名高校师生参与研学,提出的100余条“金点子”正转化为县域发展的新动能。

图片

从巧手编织的佤族织锦到节庆场上的欢歌,从研学课堂的思考到乡村振兴的实践,西盟县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在这片热土上,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必将越开越绚烂,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乐章必将越奏越响亮。(记 者丨李毅)


本文来源:西盟云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西盟永俄寨:木鼓声声庆丰年 佤寨新米迎国庆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21  视听许可证:125420039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3700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