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西盟永俄寨:木鼓声声庆丰年 佤寨新米迎国庆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09-24 阅读: |
9月23日,在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一场以“迎国庆·庆丰收”为主题的新米节活动热烈举行。当地佤族群众身着盛装,将新米瓜果摆成五谷丰登的“图腾”,在层林尽染的群山中,以最隆重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共庆丰收。当传统新米节遇上国庆佳节,打谷声、祝酒歌与欢笑声交织,绘就民族团结的幸福图景。 活动在庄严而古朴的“迎新谷”仪式中拉开帷幕。伴随着低沉浑厚的木鼓声,村中德高望重的“巴猜”(祭司)用佤语念诵古老的祈福语,感恩自然的馈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村寨安康。这古老的仪式,承载着佤族人民世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也正式点燃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紧接着,震撼人心的唱木鼓、敲木鼓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一声鼓响,风调雨顺;二声鼓响,国泰民安;三声鼓响,四海升平……”在“巴猜”祈语中,木鼓声声,铿锵有力,这既是佤族文化的灵魂之音,更是新时代佤山人民的心声呐喊。 “新米节是我们佤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我们以最传统的佤族礼仪,热情款待各族同胞和远道而来的宾客,大家围聚在一起分享新收的稻谷和丰收的喜悦。”马散村三组村民娜蕊说。 鼓音落,歌舞起。在永俄寨宽阔的篝火广场上,能歌善舞的佤族群众为来宾献上了原生态的传统民族舞蹈。群舞《贺丰收》以模仿舂米劳作之景,将劳动的艰辛与喜悦艺术化;激情澎湃的《甩发舞》则展现了佤族姑娘的豪迈奔放与生命活力,勾动了现场观众的热情。随着巴猜相约,各族群众与游客纷纷参与进来,与当地村民手拉手,围成圈,跳起了象征团圆、团结的圈圈舞。 这一刻,歌声、笑声、脚步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不分彼此,不分民族,共同沉醉在丰收的喜悦里。 “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么完整的佤族祈福仪式,鼓声仿佛能穿透心灵。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传承的智慧。”北京游客费诗萌说。 “从打谷到舂米,每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这种传统不是表演,而是真正融入血液的生活智慧。”湖北游客彭泽忠说。 活动中,村民们还现场演示了打新谷、舂新米、舂粑粑、煮稀饭的传统流程,并将第一锅香醇的新米粥分给每一位到场的游客品尝。一块块新米制作的粑粑,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稀饭,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佤族人民对各族群众和远方来客的深情祝福和幸福的分享。 “从先辈刻在誓词碑上的‘阿佤人民唱新歌’,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的嘱托,我们始终牢记,要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今天,我们将以佤族最淳朴的方式迎接新谷的到来,用木鼓声传递喜悦,用舞蹈表达欢庆,共享新谷传递的温暖。”马散村村委会主任娜能身着佤锦盛装,眼中满是丰收的喜悦。 此次新米节活动,既是传统文化的生动展演,更是一扇窗口,展现了在党的民族政策引领下,西盟边境村寨“产业兴旺、民族团结、生活富裕”的新图景。而马散村群众,正以质朴的歌舞和真挚的笑容,在金色稻浪中唱响丰收赞歌,用农耕智慧诠释“幸福地方”的深刻内涵。当新米的清香与佤族木鼓声在边陲村寨交融,这片土地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证明:边疆儿女携手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画卷。(记 者丨李毅 艾嘎 魏妮楠 郑迎莹) |
本文来源:西盟云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理入百姓家——西盟县网络宣讲丨第八期:传承弘扬先辈光荣传统 续写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