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佤山资讯 通知公告 党建信息 文化旅游 文明西盟 专题栏目 音频视频 热点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佤山资讯
 
绿美西盟丨西盟:从生态颜值到乡村振兴 美了乡村 绿了幸福景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08-18 阅读:

八月骄阳下,西盟乡村的房前屋后正上演着“绿色蝶变”。经济林果挂满枝头与景观树交相辉映,芒果树荫里传出农户爽朗的笑声,村道两旁种植的三角梅开的正艳。西盟县将“绿美乡村”建设与“四旁植树”工程深度融合,让生态绿装既扮靓了佤山村寨,也结出了“庭院经济”的幸福果实。

图片

立秋时节,勐梭镇班母村小街伞组村民扎儿正在精心照料着自家的菜园。火红的辣椒、饱满的龙眼、挂满枝头的李子、黄绿相间的芒果低垂枝头,与凤凰木、三角梅等装点的农家小院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这正是西盟县推进“四旁植树”“绿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现在推窗见绿、起步闻香,城里亲戚都羡慕我们呢!”扎儿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笑道。这个曾经的拉祜族村寨,通过“四旁植树”“绿美乡村”的持续推进,如今已蜕变为道路平坦、民宅错落、绿树成荫的美丽乡村。

以乡村绿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小街伞组积极引导村民整理内务,在房前屋后插绿补绿,形成了“种菜为主、种花为辅”的特色庭院经济。截至目前,全村已种植各类水果及绿化植物9985棵,建成道路两旁花台1430米。

图片

勐卡镇村道旁的龙眼苗已抽出新枝,嫩叶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新栽的7000余株苗木也正续写绿色故事。

绿美融合,乡村向“全域美”蝶变。勐卡镇班哲村护林员岩东表示:“7月初,我们镇各村开展了‘四旁植树’活动,这些深植于乡土角落的新绿,既为乡村披上了生态绿装,又为村民铺就了坚实的绿色致富路。”

创新“生态+”模式,西盟县将绿化美化与产业培育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要我种”到“我要护”的群众意识转变,印证了生态意识已在群众心中扎根。

在勐梭镇,芒果林下套种滇黄精的立体种植模式,使土地利用率得以提升,村道两侧发展的“绿廊经济”,预计三年后可为集体增收。

图片

在翁嘎科镇,一场以“绿色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优质果苗发放活动火热开展,以“四旁植树”为支点,撬动生态资源向绿色经济转化。

“这些果苗既能种在房前屋后当‘风景’,挂果后还能增加收入,真是一举两得!”领到果苗的村民难掩喜悦,有序搬运果苗的身影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随着龙眼果树在村道旁扎根、荔枝苗于住宅旁吐翠,一幅“社会得生态、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

为破解“重栽轻管”难题,西盟县进一步完善了管护体系,成立管护队、设置公益岗位、写入村规民约。

“每栽下一棵树苗,就是种下一份责任、许下一个未来。”岳宋乡曼亨村党总支书记岩桶正仔细扶正新栽的树苗,向记者展示他们的“党建责任图”。全村通过“双网格”体系实现精准管理,按7个党支部划分责任片区,党员干部带头认领;再把村组干部、党支部书记、党员、公益岗和志愿者全部编入网格,1671株树苗一一对应到人。

“谁挖坑、谁扶苗、谁管护,一目了然。”岩桶说。

图片

如今,西盟县的“绿美乡村”“四旁植树”工程已让乡村焕发新生——芒果挂满枝头,龙眼抽枝吐翠,村民的笑声与花香交织。从生态改善到产业增收,绿色不仅扮靓了家园,更铺就了致富之路。在这片佤山土地上,一幅“绿美生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记 者丨李毅 通讯员:李英红 刘光洁)


本文来源:西盟云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看西盟少年笔下的“护苗”图景——“绿书签行动”绘画佳作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21  视听许可证:125420039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3700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