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西盟新闻 专题报道 文化旅游 文明之窗 社会事业 党的建设 平安西盟 佤山文艺 图说佤山 音频视频
 
 当前位置:首页 >> 木鼓网 >> 佤山文艺 >> 作品专栏>> 正文
 

刘奕麟文学作品:《我在佤山织廉心》

来源:西盟木鼓网 时间:2025/1/10 15:24:35 点击:174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我初识西盟这座城时脑海里浮现的画面。     与纪检监察结缘,是在2019年的初秋。来到这座神秘的小城,在纪检监察岗位的这些年里,我识得了前进的初心,更识得了生生不息,涵养不竭的佤山精神。    在记忆深处,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阿佤山的“古往今来”——佤族织锦。因为自身工作契机,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了织锦身上的学问。     佤族织锦又称佤锦,是佤族人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之一。在佤语中,将佤族织锦称为“待”,其纺织工序极为讲究,工艺步骤繁琐而精细,从选料、纺线再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佤族人民对细节的追求和对传统的珍视。     佤族织锦技艺采用踞织法,用若干细竹、木棍按规律挑起或压下经纱,挑出织孔,用木梭引纬线穿过织孔、拉直,然后用穿过经线的梳板将纬线打紧,如此循环往复,织的速度虽慢,但线严孔密、质量颇好。     松紧得宜、横平竖直,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心手相应、积微成著……在细密的经纬之间,我体会到了“廉”的鲜活内涵。     初见织锦时,斑斓的彩线在木梭的牵引下形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我好奇地询问起这织锦的奥秘,织锦的老人微笑着告诉我,这织锦不仅是佤族的传统手艺,更是他们文化的象征,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佤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做人做事要像织布一样,一针一线绝不能有所错漏。”我仔细观察老人手中的织锦,然而,当我问及这织锦的制作过程时,老人却轻轻叹了口气。她说,织锦虽美,但制作过程却极为艰辛。从选线到配色,从排列到织造,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把控、精心细作,不容半点马虎,若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整幅织锦的美感。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织锦之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华丽,更在于其内在的坚持和专注。而这种坚持和专注,正是纪检监察工作中缜密性和严肃性的体现,更是不偏不倚、内外兼修的守“廉”之道。     “廉”,为清廉、正直。在佤族织锦中,我看到了“廉”的另一种表达。织锦者需坚守自己的初心,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一心一意、一丝不苟地投入织造。每一次穿梭都精准无误,每一次提拉都恰到好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了一幅幅精美的锦图,也编织出了自己的人生信仰。     织锦与廉心,如同人生的两面镜子。一面映照着我们对美和品质的追求与向往,另一面则时刻提醒我们要秉持清廉正直之本心,不为外物所动,诠释真实、纯净与美好。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追求美好的同时,不忘初心,坚守本真。     织就这锦绣廉心,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修炼、去磨砺。此刻,我欲将这份思绪织成一匹锦绣,以初心为线,以正直为梭,穿透一切浮华,织就一颗永远廉洁的心。


 

 
 文章评论:


请文明论评!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2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20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