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回信精神上来,共同当好“收信人”。12月9日-18日,西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宣讲将进农村、进基层、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乡(镇),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传遍西盟佤山,引导全县各族人民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翁嘎科镇,是佤山抗日游击队的重要活动地方。12月16日,西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宣讲走进翁嘎科镇,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浸润校园。
在思政课的开篇,宣讲人向大家讲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1942年夏季,面对日军入侵,云南佤山地区陷入了危机。罗正明、尹溯涛、江枕石等人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按照党的号召组建佤山抗日游击队。他们率队进驻佤山,与阿佤山区的民族土司、头人李扎体等人紧密合作,在庄重的西盟佛殿山三佛祖佛殿中,共同喝下咒水盟誓,正式成立了佤山人民自卫总队。
1945年春,这支队伍英勇出击,分三路攻击日伪军占领区,打出了威名。从此,日伪军再也没有对阿佤山进行大规模的侵犯。然而,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压力增大,游击队不得不撤回到西盟区的翁嘎科烟山并解散。尽管这支队伍最终解散,但他们的英勇精神和坚定信念,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和阿佤山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他们的故事,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听了佤山抗日自卫队的故事,我对先辈们充满了敬意,也为自己是佤族的后代而感到骄傲、自豪。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将继续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精神,用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重重障碍,在磨砺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篇章。”翁嘎科镇中小学九年级学生魏梦珍说。
文艺表演环节,给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别具风格的视听盛宴。独具特色的《翁嘎科小调》,演绎着充满地方风土人情的岁月记忆,让观众聆听往昔故事与今日欢歌。灵动飘逸的傣族舞《竹林深处》,展现了傣族文化中那远离尘嚣的清幽与雅致。而舞蹈《阿佤人民感谢党》,更是跳出了阿佤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这些节目以歌曲、舞蹈等形式,生动展示了阿佤山干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跨千年、共同奔向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和感人故事。
“作为边疆的一名少数民族教师,我将深刻领会回信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信念、担当作为,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园中积极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翁嘎科镇中小学教师李秋悦说。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作为收信人,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们应铭记佤山抗日游击自卫总队的革命历史,齐声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以个人的实际行动,为确保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记 者丨陈龙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