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西盟县勐梭镇:建强基层宣讲团 让宣讲“出新”更“入心”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01-02 阅读: |
在会议室、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一堂堂理论宣讲振奋人心、一场场文艺宣讲让人拍手叫好……2024年以来,西盟县勐梭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辖区资源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宣讲团“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着力解决好“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在哪讲”四个问题,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方法,如火如荼把宣讲“开向”基层,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聚焦“谁来讲” 配强宣讲队伍 “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冬日里,勐梭镇勐梭村农家院子,声声宣讲传来。院子里,几条凳子,“幸福勐梭”宣讲团成员岩胆与茶余饭后的群众团团围坐,以百姓关心的小事为切入口,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精神,一堂生动的小院宣讲便徐徐展开。 “今年加入‘幸福勐梭’宣讲团以后,通过一场又一场法治宣讲,不仅拓宽了普法宣传的途径,我自身的宣讲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罗成莉是勐梭镇司法所负责人,长期从事基层普法宣传工作,加入宣讲团后,成为了奔走在村村寨寨、大街小巷的一名宣讲员。 近年来,勐梭镇针对受众的差异化、不同宣讲内容及受众群体,立足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才、村党总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文艺爱好者、妇女干部、优秀青少年等基层力量,选优配强“九支”宣讲小分队,让队伍常年活跃在各个领域,有力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落地生根。
聚焦“讲什么” 丰富宣讲内容 “我们通过多渠道接受群众‘点单’,制定宣讲‘菜单’,并及时向各小分队进行‘派单’,切实解决了群众不愿听、不爱听的问题。”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黄凤说。 勐梭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搭建“领导干部讲理论、专业人员讲技术、工作人员讲政策、基层群众讲体会”的宣讲内容体系,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准加工”,将枯燥无味的文件语言变成富有“百姓味”的生动讲述。
聚焦“怎么讲” 创新宣讲形式 针对不同群众需求,勐梭镇不断创新宣讲形式,积极构建“宣讲+”,让宣讲富特色、聚人气,做到宣讲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接实践地气。 “宣讲+文艺”让宣讲更加鲜活。“回信照亮阿佤山”“织出阿佤山”……文艺宣讲小分队将党的创新理论编排到少数民族舞蹈、舞台剧中,通过23场次的文艺宣讲,做到了用“小文艺”讲好“大道理”。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把我们阿佤山老人的所思所感写到歌里,编到舞里,很多居民都很喜欢看。”勐梭镇东城社区老年大学舞蹈队队员娜海说。 “宣讲+双语”让宣讲更接地气。我们采用了“双语”宣讲模式(汉语+傣族语、拉祜族语、佤语),群众通过身边话了解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无形中普及了普通话,拉近干群距离。
聚焦“在哪讲” 扩宽宣讲阵地 “幸福勐梭”宣讲团坚持群众在哪里就把宣讲台搭建到哪里。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特点,时令季节,在田间地头、企业工厂、街头巷尾、小区院落等,开展小型化、院落式的小众宣讲342场次。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拉家常”、文艺演出等系列生动活泼接地气的宣讲活动216场次。 “我最喜欢参加实用的生产技术宣讲,工作人员到地里给我们讲,我们能实实在在学到‘冬农’种植技术。”村民扎朵在听了“幸福勐梭”科技宣讲小分队的宣讲后说。 接下来,“幸福勐梭”宣讲团将继续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式,持续推动宣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用“微宣讲”激发群众“大能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通讯员:黄凤) |
本文来源:西盟云 |
上一篇:
西盟东城社区:“积分超市”聚民心 社区治理有“分值” 下一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丨志愿春风暖佤山 民生服务绽新彩——西盟县“3·5”主题活动打造文明实践多维矩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