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佤山资讯 通知公告 党建信息 文化旅游 文明西盟 专题栏目 音频视频 热点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走基层 看振兴丨西盟:答好乡村振兴发展题
“三建三变”绘就乡村安居乐业“幸福景”


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李毅 文/图 时间:2024-11-15 阅读:


 

走进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干净整洁的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民居错落有致,一片片光伏发电板为寨子披上了“新装”,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意盎然,绘就了一幅乡村安居乐业“幸福景”。

图片

“我们村的优势就是离县城近,收入主要靠水稻、甘蔗等传统产业,并通过发展田园经济、光伏发电和就近务工等增收。去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13400元。”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组长娜药说。

近年来,西盟县以“千万工程”为蓝本,因村制宜,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多元化群众增收渠道和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助力乡村破解人居环境整治“一阵风”、经济“养不活”、治理难的“三道题”,以“三建三变”推动“千万工程”经验在西盟落地生根,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片

“辣椒是政府鼓励我们种植的,成熟后,可以拿到供销社、城区集市、夜市去卖。”村民扎妥家屋前的小菜园里,辣椒苗翠绿欲滴,松土、除草、浇水……扎妥和妻子娜木挥洒汗水,期待收获累累硕果。

“我是2016年嫁到富母乃组的,那时寨子还没有搬迁,家家户户都过着穷日子,没有什么好的营生。”娜木在一旁笑着说:“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寨子变化很大,我们利用房前屋后建起小菜园,加上就近务工,家里一年收入差不多能有5万元。日子好了,生活就有了盼头了。”

图片

“发挥优势,我们才能走好乡村致富路。”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共有46户169人。娜药向记者介绍,过去富母乃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直过区”深度贫困村寨,由于生产资料匮乏,劳动技能落后,成为该村发展路上一道难逾的沟壑。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通过建立多元化群众增收渠道,改变农村经济不活的情况。如今的富母乃组,屋顶的光伏发电给群众带来“阳光收入”,庭院前的菜园给群众带来“大”转变,搭好的就业“连心桥”给群众带来“家门口收入”。环境好、乡风文明、就业渠道足,成为这几年西盟县帮助乡村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路的缩影。

“如今组里群众收入渠道多了,日子好了,是我们最开心的事。”娜药说。


在盘活农村经济、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西盟县还在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上下功夫。在力所乡南亢村,乘着全县农村环境整治的“东风”,村里实施了厨卫改造项目、庭院经济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等美化亮化建设,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村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乡村环境好,我们才能走好乡村振兴路。”力所乡南亢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娜袜介绍。南亢村通过建立市场机制,构建“企业+农户+专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来管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人居环境整治“一阵风”的现象。

“村里的环境维护,每家每户都出力,垃圾也有人清运。环境变好了,心情也跟着好了。”力所乡南亢村村民娜珠笑着说。

据了解,力所乡南亢村目前已有16个村民小组加入垃圾清运统一管理,收费标准每人每年40元。

图片

在乡村治理方面,西盟县通过建立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农户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有效调动基层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乡村治理难的问题。

在力所乡力所村橡胶队组,网格员娜前为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几乎每天都奔走在网格内。她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通过实行网格员带头,西盟县按户建立管辖制度和责任包干机制,持续抓好政策宣传、为民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形成了乡(镇)、村、组、群众四级共参与、齐发力的共治体系。

“作为网格员,就是要做群众的好朋友、知心人。”娜前说。

如今的西盟乡村宜居宜业、产业兴旺、百姓富足,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扎根于祖国边疆,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文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李毅 文/图 
 
 上一篇: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篇: 西盟县2024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开班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21002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3700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