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税务局紧紧围绕“跨越奋进 佤山税务唱新歌”党建品牌创建,精心培育“一支部一特色”,驱动党建与税收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促进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的核心作用,赋能“强基工程”提质增效。 
机关第一党支部:以思想铸魂聚合力,以服务保障强根基,谱写“团结调”。聚焦政治建设,淬炼根基,提升思想引领效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为脉络,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将群团干部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支部建设各环节。通过理论联学研讨与业务实战攻坚相结合,推动群团干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领悟”深化,队伍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显著提升。将政治机关建设成效落脚于“党业融合互促”,凝聚起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思想共识与行动合力,为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聚焦队伍能力建设,夯基固本,提升服务支撑效能。立足县级局是服务纳税人缴费人的“第一岗”,紧扣税费政策更新快、专业要求高的实际,创新推行“师徒结对传薪火”、“党员1+N”精准帮带模式。构建“系统性理论宣讲+实操带教+项目历练+业务攻坚+跨岗交流”的培养链条,推动干部从“专才”向“通才”转型,队伍专业素养和服务效能显著增强,2人获得税务师资格证、2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1人获评省级“四好”党员。聚焦监督协同机制,融合贯通,提升综合监管效能。健全党支部运转机制,明确党支部履职清单,严格落实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将“强基工程”质效作为检验党建成果的硬指标。立足党支部打造监督融合主阵地,抓实抓细“纪检委员时间”,推动纪检干部下沉支部监督指导,科学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党群团联合议事机制,促进党支部日常监督、部门职能监督、党群民主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监督力量高效聚合,为保障“强基工程”行稳致远构筑坚实防线。 
机关第二党支部:以创新驱动防风险,以数据赋能提质效,奏响“奋进曲”。聚焦征管薄弱环节,靶向发力,提升管理效能。以欠税管理为切入点,全流程梳理执法程序,精准指导执法手段运用,执法规范性精准性显著增强;以主题党日为载体,深化跨部门支部联建,协同推进数据共享与联合监管,持续深化征管风险协同链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集体决策机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效能。聚焦特色重点行业,精准施策,提升监管质效。认真落实“找税源、盯税源、管税源”管理机制,以支部书记特色项目为抓手,聚焦西盟佤味牛皮产业发展规划,系统开展产业调研、政策宣传、税收监管和个性化服务,推行“三个一”(即“一业一册、一企一策、一品一案”)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动态完善企业管理数据档案,同步建立企业涉税诉求直联快响机制,精准对接服务需求,提供“套餐式”政策辅导服务,实现诉求解决和风险化解“双前置”,有效防范化解行业涉税风险。同时以佤味牛皮行业监管经验为基础,拓展探索林业加工、蔗糖、橡胶等西盟特色重点行业的监管场景,行业服务和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机关第三党支部:以初心为民优服务,以精准施策解难点,传唱“为民歌”。聚焦办税缴费需求,优化服务,提升办理效能。围绕历史办税缴费行为、业务咨询情况、行业特性等维度,深入分析纳税人在政策理解、报表填写及系统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融合运用“线上智能互动+线下深度交互”模式,开展精准辅导,促进纳税人自主办税能力与申报精准度同步提升。聚焦税源差异特征,分类施策,提升监管精度。坚持属地管户原则,立足纳税人办税行为能力“精准画像”,融合税源、行业、信用、风险等要素,推行“行业+规模+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通过“一户一档+人工巡管”深度监管、“人机结合”动态管控、“数据+规则”智能监管相协同,构建差异化服务管理体系,实现有限征管资源向重点税源、高中风险领域靶向配置,有效破解管理粗放、资源分散难题,税源控管质效显著提升,为税费收入组织与风险防控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