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常被视为无足轻重、无关大局,但若细细思量,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水珠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细节虽微,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格与修养。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小处”往往是考验干部作风的“软肋”,忽视“小处”更是刚性制度被悄悄侵蚀的原因之一,党员干部每一个小决定、每一个小行动,都关乎着党的形象,关乎着人民的利益。党员干部当读懂作风中蕴含的小与大的辩证法,注重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守住廉洁从政防线,防微杜渐,把好小节,方能大处防变。
“小处”之微,不可不慎。“小处”之所以需要警惕,是因为它们往往隐藏于日常的琐碎之中,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暗藏乾坤。它们如同蚁穴,虽小却能溃千里之堤;又如水滴,虽柔却能穿石。党员干部若在“小处”中失守,或是抱以侥幸心理,任由其滋生蔓延,必然会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导致信仰之塔、纪律之厦的崩塌,最终滑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党员干部应当认识到“小处”的重要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高度的警觉性和自律性,防范小事小节带来的潜在风险。
“小处”之害,不可不察。“小处”之害,往往隐蔽而深远。一顿饭局的邀请、一次礼物的馈赠、一声赞美的恭维,都可能成为腐蚀党性的毒药,悄然侵蚀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腐败的泥潭。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我们过去的得失和未来的方向。古往今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因“小处”而成或败的例子,有英雄豪杰因小事小节而功败垂成,亦有无数平凡之人因注重细节而成就非凡。党员干部需要时刻警醒,深入剖析“小处”之大害,反省自身、检视言行,常拘小节、常照镜子、常正衣冠,不让小处之害侵蚀心灵,确保党性之堤坚不可摧。
“小处”之防,不可不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言虽小,却道尽人生至理。之失,或可致众叛亲离;一行之差,或可致身败名裂。党员干部应当明白,“小处”之防,不仅关乎家国大事,亦系于个人命运,任何一桩小事、一个细节,都是考验党性的试金石。故君子慎独,于无人处,亦需修身养性,以保品行无亏。在“小处”上严格要求自己,建立严密防线,不仅是对党性修养的锤炼,还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只有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才能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小处”之治,不可不严。观小节可以见大体。遥想古之圣贤,无不以严谨之心,治小处而成大业。党员干部在“小处”之治上,当自觉保持高度的自律性和严肃性,善于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时刻关注自身的言行举止,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责任,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不让“忽微常积”成常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净化“三圈”,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用“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来自警,始终严谨自律,以自身良好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