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西盟:以特色产业与零工市场为驱动 “双引擎”激发乡村就业活力
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李毅 陈龙汝男 文/图 时间:2024-01-19 阅读: |
近年来,西盟县紧扣“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用好“一平台三机制”,聚焦短板不足,主动加压奋进,全员同题共答,凝心聚力壮大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在西盟佤山山水间唱响一曲曲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歌。
以特色产业为驱动 赋能就地就业 走进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四季常青,房前屋后,方寸菜园、果园依然翠绿,林边鸡舍里,一排排鸡笼整齐排列,240只“云上乡村鸡”正欢快啄食,蛋槽中堆积着刚产下的新鲜鸡蛋,等待着收获。添水、喂食、收蛋,村民扎莫正在对鸡舍进行日常管理,整个过程下来只用了10分钟,而这得益于村里新引进的“云上乡村鸡”循环养殖模式。 “等鸡舍的水接通,处理鸡粪的水虻来了,我们养鸡就更轻松了,每天只用添食和收鸡蛋,就可以坐等增收。”扎莫满脸笑意地说。
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水平偏低、留乡务农的劳动力中多以妇女老人居多,要如何破解就业创业难题,事关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组有很大一部分留守村民是妇女、老人和弱劳动力,妇女要顾家,老人又年迈,因此想要走好致富路,就必须想办法。”十四组组长兼富母乃云上乡村鸡养殖示范点负责人二妹说。
挑蛋、打包、装箱……在班母村十四组扎莫家,二妹和驻村第一书记陈涛正带领着村民一同打包鸡蛋,准备通过快递将鸡蛋运送至外地客户手中。 “这次快递运输是一次尝试,看一看通过快递运输我们的鸡蛋损耗情况。如果可行,我们希望通过快递运输,打通对外销售这条渠道,让我们的鸡蛋能够走出西盟,卖得更远。”二妹说。
“云上乡村鸡”是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在“笼放结合”养殖模式下,探索的环境友好型蛋肉兼用鸡绿色低碳养殖典型,鸡舍干净,氨气味小,养殖区顶部设置遮阴装置、采食、喝水、自动收蛋设施,以及通过集粪设施内接种水虻幼虫,实时消纳产生的鸡粪,能有效减少粪便堆积,抑制家蝇和病原微生物滋生,从源头降低臭气的产生,在原位实现鸡粪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水虻和房前屋后种的菜也能作为饲料喂养鸡。 “组里通过‘组集体+农户’,由组集体雇佣2名农户饲养,养鸡农户先卖鸡蛋,产蛋高峰过后还能卖肉鸡,增收有保障。目前,鸡蛋只卖了不到一个月,已经供不应求,价格也涨到1.5元/个,按照产蛋率60%~70%(全省试点平均产蛋率)测算,一年的营收至少能到10万元。”二妹说。
“园里有菜、树上有果、林中有鸡、手中有钱”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班母村十四组依托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技术帮扶力量,按照全县生态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留守老人、半劳动力和弱劳动力资源,以“四有”山区立体农业新模式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让群众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俩不误”。 同时,班母村十四组还积极探索“党组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46户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利用房前空地种植蔬菜12亩,规模化种植无筋豆、牛心包菜等60亩,对接班母村红太阳合作社蔬菜队和县供销合作社,在蔬菜成熟时来寨子里收购,然后送到县城销售,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就地就业。
以零工市场为驱动 赋能就近就业 “以前我们在家干完农活就闲下来,现在我们通过零工市场、微信用工信息就能实现就近务工,让我们妇女致富也能抵半边天。”临近春节,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的娜戈和村里的姐妹却忙得不可开交,除尘、清洗、整理……每天都是在辛勤地挥洒汗水。 “在县城打零工,不仅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收入还很可观,我们村妇女都参与进来了。”娜戈说。
发展家政服务,扩大就近就业。从2020年起,娜戈和村里的姐妹就加入了县城家政服务的队伍,2年的忙碌,也让她们的收入有了大改观。 “过去除了农忙时节,我们每年年头年尾都是闲着,如今可算是反过来了,每年农闲开始,我们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每天都要为2到3个家庭提供家政服务。”娜戈说。
班母村十四组有46户169人,全部为建档立卡户,2020年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稻谷、甘蔗、茶叶等作物。为培育和引导当地村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西盟县人力资源部门以班母村为试点,安排2人负责班母村就业宣传,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和劳务输出组织信息。目前,班母村十四组到县城家政服务公司打零工,常用工达19人,不固定零工达10人,村民月均工资更是能达3000至3500元,让乡村妇女也能成为增收致富的领头人。 “现在一年到头,我家通过打零工,提供家政服务,能有3万到4万元的收入。”娜戈说。
小零工关系大民生。近年来,西盟县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工作目标,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关键,着眼打造精准服务核心,大力推进零工市场民生项目建设,通过零工市场“小切口”,搭起灵活就业人员就近就业“暖心桥”。 “我们在组里设置了‘普洱智慧就业’和‘普洱零工微市场’,村民通过扫码,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还通过组里微信群及时向村民发布招工信息,让村民找工作更加方便。”二妹说。
理发店、保安、前台服务员、药店营业员……通过建立本地务工信息平台,培育和引导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就业,西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和零工市场,在县城周边村(组)统一设置“普洱智慧就业”和“普洱零工微市场”二维码,为用工企业、农村劳动力提供多种形式的就业信息服务。同时,利用村民小组微信群发布招聘信息,积极动员群众扫码获取用工求职信息,为群众求职提供高水平的线上服务,让群众“空闲”时间也能有致富的出路,还能缓解城市建设用工难题。 “2023年,我们组人均收入达到了13447.6元,比去年增长了10.24%,日子可算是越过越红火了。”二妹说。 |
本文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李毅 陈龙汝男 文/图 |
上一篇:
西盟:邀请老干部列席“三会” 切实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 下一篇: 聚焦两会丨西盟佤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