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我为群众办实事 人大代表在行动丨用心倾听、用脑践行的履职担当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11-20 阅读: |
在西盟县新厂镇的青山绿水间,有这样两位人大代表,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悄然编织进每一片翠绿的豆田和每一个孩子灿烂的笑容中,他们就是岩强和叶美来。
从田间到心间:岩强的“豆田医者”之路 清晨的新厂镇,露珠在无筋豆藤蔓上闪烁。豆架之间,农民们正娴熟地采摘成熟的豆子,一场丰收的欢歌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奏响。 在忙碌的人群中,代格拉村党总支副书记岩强格外引人注目。他穿梭于豆田间,仔细查看豆苗长势,帮助豆农识别和防治病虫害,这就是他的“巡田”日常。 “岩强副书记一来,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代格拉村二组村民娜很论笑着说,“我们的豆子也一年长得比一年好了。”
自2018年代格拉村开始种植无筋豆以来,这位毕业于农业学校的人大代表,就与这项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种植季,他便化身为“田间医生”,用专业知识为村民排忧解难。 为了让无筋豆产业行稳致远,岩强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模式,主动对接农业公司,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巧妙结合企业的市场优势和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将“农闲田”变成了“增收田”。
七年来,代格拉村无筋豆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累计99户农户参与种植,面积达177.7亩,产值约56.69万元。小小的豆子,真正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豆子”。 “岩强副书记一有空就带着笔记本到家里‘串门’。”一组村民岩门考补充道,“我们的困难和建议,他都会尽力协调解决。”
从代表联络室到产业基地,从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岩强始终坚信“接地气”才能“察实情”。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民生小事,用专业视角和务实行动,搭建起群众与政策之间的桥梁。 “我们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让产业更稳、群众收入更高;也会继续走进农户家里,把大家的急难愁盼都记在心上,脚踏实地履行代表职责。”岩强满怀信心地说。
从课堂到村寨:叶美来的文化传承使命 在新厂镇永广村小学,午睡醒来的幼儿园孩子们揉着惺忪的睡眼。老师叶美来细心地将被子叠放整齐,又耐心地为女同学们梳理头发,这是她日复一日的温暖日常。 作为土生土长的永广村人,叶美来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一待就是五年。她身兼三职:幼儿园老师、人大代表以及文化传承者。 “教大家跳佤族舞,既是传承文化,也是拉近与群众距离的‘暖心桥’。”叶美来说。
怀着对佤族文化的深切热爱,她将《木鼓舞,甩发舞》编成课间操,让孩子们在鼓点中感受民族韵律;用佤族织锦的图案做手工,教孩子们认识“太阳花”“小鸟”;用佤语讲述《阿佤山的传说》,每次孩子们都听得眼睛发亮。 “叶老师会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还教我们跳舞,我们都很喜欢她。”幼儿园学生张叶秋说。
课堂以外,叶美来同样心系群众。她积极搭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桥梁,每次家访都在本子上认真记录村民心声。她还积极组织村民参与舞蹈活动,让乡村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人大代表,叶美来都非常负责。孩子交给她我们很放心,村里有她在我们也很安心。”永广村三组村民艾龙散说。
在叶美来的课堂和入户脚步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找到了倾诉的窗口。 “未来,我会继续专注于佤族文化传承,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多走进群众家里,把大家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中,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叶美来说。 在西盟,从丰收的豆田到传承的课堂,从产业的发展到文化的延续,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像岩强和叶美来一样,扎根基层,倾听民声,办实事。这些基层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用智慧解决民忧,让“为民”二字,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最动人的色彩。(记 者丨陈龙汝男) |
| 本文来源:西盟云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施文艳走进西盟县第一中学讲思政课 勉励学子以奋斗之笔 绘就时代华章 |
| 打印 | 关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