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佤山资讯 通知公告 党建信息 文化旅游 文明西盟 专题栏目 音频视频 热点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佤山资讯
 
西盟:书声润疆 用心谱写“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篇章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11-14 阅读:

初冬的西盟县翁嘎科镇,晨雾如轻纱般缠绕在黛色山间。在翁嘎科镇龙坎村橡胶林深处,一阵清亮的读书声穿透薄雾,从一栋整洁的小楼中传来——这里是龙坎村橡胶三队小学,翁嘎科镇最偏远的校园。方寸天地间,4名教师默默守护着61名孩子的求学梦,这里,也是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队成员娜汉梦想起航的摇篮。

娜汉的家乡在龙坎村橡胶二队,父母是终日与胶刀为伴的胶农。如果说篮球是她叩响梦想的钥匙,那校园便是她追梦路上敞开的第一扇大门。而义务教育的保障,则是这扇门坚实的门轴。

图片

“过去我的日常训练,不是在地里帮家里劳作,就是在学校。”山里的孩子天生体质强健,娜汉从小便在体育方面展露过人天赋。知晓她的篮球梦想后,父母的支持、老师的引导与教育政策的兜底,为她扫清了追梦路上的障碍。日复一日的坚持训练中,她从橡胶林里的旧球场一步步走上世界赛场。“现在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但永远不会忘记,是家乡给了我出发的底气。”娜汉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如今,橡胶三队小学虽仅有三个年级,却始终坚守办学初心。“村里人口多、居住散,很多孩子家离中心小学远,保留这所小学,是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路远而失学。”校长岩双的话语质朴而坚定。按照规划,所有在这里完成二年级学业的孩子,都会平稳转入龙坎村小学继续求学,多年前的娜汉,也循着这条求学路稳步成长。

图片

晨光渐亮,龙坎村小学的塑胶跑道上,课间操的旋律准时响起。哨声、脚步声、欢笑声交织成边陲校园的晨曲,也奏响了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乐章。

“我们少数民族孩子体质好,体育能成为他们成长的翅膀,但未成年人正处于自我认知的关键期,需要通过多元教育帮他们找到方向。”校长岩很笑着说道。作为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子,他深知边疆教育的意义,更明白未成年人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品格塑造与潜能挖掘。在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学校强化体育启蒙,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让孩子们自由体验,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助力未成年人在探索中认知自我。

图片

“孩子们兴趣广泛,做好未成年人教育,既要顺应天性,也要讲究方法。”龙坎村党总支书记岩纳说。

“一个都不能少”是龙坎村多年来对义务教育的不变承诺。为筑牢未成年人教育与义务教育保障防线,村里严格落实“四分”责任体系,定期开展“送法上门”宣传未成年人保护与教育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家长微信群实时沟通学情,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坚实桥梁。

村“两委”、挂组队员分工协作,定期走进学生家庭,宣传教育政策、传递知识价值,并向家长普及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在多方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从“要我送孩子上学”转变为“我要送孩子上学”,家校共育的合力持续凝聚。

图片

政府、学校、家庭的三方联动,让边疆教育结出丰硕成果。娜汉的成长轨迹是最生动的例证,而龙坎村多年保持的零辍学率、代代相传的浓厚学风,更是义务教育保障与未成年人教育成效的直接体现。这份成效已辐射翁嘎科全镇:2025年,全镇小学入学率达99.92%、初中毛入学率达102.35%,中小学均实现“零辍学”,教育的种子,正在边疆小镇绚烂绽放。

“知识能改变孩子的命运。村里的学校管得严、教得好,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特别放心。”学生家长岩班的话,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

图片

龙坎村的晨读声,是梦想的序曲;翁嘎科镇的育人声,是耕耘的回响。从偏远村小的硬件提升到全镇范围的教育保障,从特色体育育人的探索到家校社协同共育的实践,西盟县始终将义务教育视为民生之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未成年人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下,用知识叩响梦想的大门。

下一步,西盟县将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持续完善未成年人教育体系,让教育之光照亮边疆每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记 者丨陈龙汝男)

本文来源:西盟云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到西盟调研
 
 
 
打印 |  关闭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21  视听许可证:125420039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3700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