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佤山资讯 通知公告 党建信息 文化旅游 文明西盟 专题栏目 音频视频 热点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佤山资讯
 
西盟佤山惊现一片古茶园 见证古茶文化历史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11-05 阅读:

image.png

近日,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普洱茶马古道研究会常务理事长包忠华率领专家团队到西盟县进行茶历史渊源与茶文化价值的综合性考察研究,深入了解西盟县茶树起源、种茶历史及独特的少数民族茶文化。

图片

走进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考察组的目光被一株生长在南堆山海拔1640米的密林深处的千年野生大茶树所吸引。专家团队成员测量了大茶树的树高、径围、树幅等指标,采集这棵大茶树周围茶树的叶、花、果等样本,依据其形态特征及生长状况综合评估,确认此树属于大叶种普洱茶野生型古茶树。

“这棵野生古茶树径围2.7米,树高约16米,经过我们的初步判定,大约有近1000年的树龄,是我们普洱市目前发现第三大的野生型古茶树,也是最大的普洱茶种野生型古茶树。更重要的是,这棵‘茶树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周边还伴生着大小不一的野生茶树群落和一片850余株、树龄在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包忠华说。

图片

“这块人工栽培的茶地是我们佤族老一辈世世代代种植的。”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茶农叶明的话语,印证了这片古茶园与当地民族的深厚渊源。古茶园与古老的野生茶树王相互呼应,清晰地揭示了当地从利用野生茶树资源到进行人工栽培管理的悠久茶叶种植历史。

“除此之外,这棵野生古茶树最大的特点就是,距离村寨和公路是最近的,大约只有400米,是目前我们普洱市乃至于云南省古茶树群落距离村落最近的一棵,具有独特的科研价值和旅游文化价值。”包忠华说。

图片

考察期间,专家团队还对西盟县境内的佛殿山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考察发掘。

“佛殿山周围有上万亩大大小小的野生茶,其自然生长密度高,野茶品种多样,约有4至5个品种,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较为完整的优质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具有极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家族第八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介绍道。

图片

围绕此次发现,包忠华和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饶明勇等专家,就“西盟为何现存丰富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以及“佤族文化与茶史发展的相互影响”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进一步探寻茶文化生长的历史与社会土壤,考察团队还前往西盟县马散村永俄寨,参观了《阿佤人民唱新歌》纪念馆,对佤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进行了实地探访,从民族学角度丰富了此次考察的维度。

“我是听着《阿佤人民唱新歌》长大的,今天有幸参观了佛殿古茶山,深感其与阿佤人民的文化渊源密不可分。”民族文化学者杨显俊教授表示,“这片古茶林是佤族、拉祜族、傣族等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活态传承,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生动写照。”

图片

此次“阿佤山野生茶树王”的发现,连同其周边庞大的野生茶树群落与历史悠久的栽培型古茶园,为勾勒阿佤山地区深厚的茶文化历史与人类早期利用、驯化茶树的活动轨迹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证据。对于保护珍稀濒危的古茶树资源、深化茶树种质资源演化研究、弘扬独特的民族茶文化,以及推动地方茶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茶人李琨等一同参加考察。(记 者丨吴元皓)


本文来源:西盟云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十三届县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施文艳主持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21  视听许可证:125420039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3700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