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从“养老”到“享老” 西盟绘就的温情民生答卷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10-31 阅读: | 
| 在西盟县,重阳节不仅承载着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更成为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近年来,西盟县以提升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水平与全社会老年人福祉为核心目标,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与尊严。 
 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一场特别的婚礼在西盟社会福利中心举行。67岁的扎过爷爷与78岁的娜四龙奶奶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下,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没有豪华的场地和昂贵的婚纱,但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温情。 “七年前我们在这里相遇,人生的风雨都过去了,现在彼此是依靠。”扎过爷爷说。 娜四龙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没想到还能有这么美好的婚礼。” 这场婚礼是两位老人的幸福时刻,成为了西盟养老服务体系中人文关怀的缩影——在这里,养老不再是生存的保障,而是有尊严、有温度的“享老”。 
 县民政局局长黄敬涵介绍:“一直以来,我县聚焦基本生活保障,严格落实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等政策,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并持续摸排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推进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安全便利。聚焦服务供给,支持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鼓励开展多样化文化娱乐活动,利用节庆走访慰问,传递温暖。聚焦开放服务,完成县级失能照护机构县社会福利中心面向社会开放报批,收住独居、低保等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挥兜底服务功能,增强老年人幸福感与安全感。” “县社会福利中心作为全县养老服务的标杆,始终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鼓励他们培养兴趣爱好,并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确保老年人所需。”县社会福利中心院长普丽华介绍。 
 在养老机构层面,西盟依托县社会福利中心这一县级失能照护机构,重点收住独居、低保且全失能的经济困难老年人,强化兜底保障。在社区居家养老层面,推进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勐卡镇勐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常态化开展为老、助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人幸福食堂,落实补贴政策,勐梭社区、东城社区两个“老年幸福食堂”有效运营,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在农村养老层面,建成9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互助养老模式;并利用养老服务设施,统筹相关部门和网格员等力量,并以“五了解”“三协助”为重点实施亲情化探访关爱服务,以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为老、助老服务,以及村校联合开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活动,全县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退休后的娜发阿姨凭借文化工作经验和热情被推选为老年人教育辅导员,她是西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过去养老是难题,如今福利越来越好,生活更加方便精彩。我在老年大学,不仅有了新事业,还结交了许多朋友。” 
 重阳节期间,西盟县以“从养老到享老”的温情实践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和志愿者、各界社会爱心人士一同观看文艺展演、做手工,接受健康义诊等服务。在县老年大学,各部门工作人员正与老年人面对面作政策解读和法律咨询,开展趣味活动,这些鲜活场景,共同勾勒出西盟“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立体图景。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更是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时刻。”县民政局局长黄敬涵表示。通过政策引领、社区与机构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西盟正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书写着养老服务发展的新篇章。在这里,养老不再是负担,而是“享老”的起点;重阳节不仅是节日,更是全社会对老年人关爱的永恒承诺。(记 者丨李毅) | 
| 本文来源:西盟云 |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施文艳到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委等县委主要部门走访调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