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西盟:“十四五”民生答卷绘就佤山幸福新图景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10-29 阅读: |
“十四五”以来,西盟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扎实的民生改善折射高质量发展成色,在医疗卫生、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答卷。这座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佤山小城,正以医疗健康服务的提质增效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丰硕成果,焕发出蓬勃生机,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色十足”。 县域医共体建设 织密健康保障网 “现在看病不用奔波,在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医院的资源,心里特别踏实。”新厂镇新厂村村民娜英的朴实话语,道出了近年来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这一变化源自西盟县对构建紧密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深入推进。2022年10月,西盟县医共体总院正式成立,标志着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入一体化运行新阶段。通过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构建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目前,全县医疗设备总值已突破1亿元。医共体总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分级诊疗、远程会诊、业务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我们建立了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信息实时共享,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西盟县人民医院信息科负责人段毕金说。急诊“五大中心”提供24小时服务,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机制,显著提升了救治效率。
据了解,2024年全县通过绿色通道实现上转患者151人,下转患者671人,县域内就诊率较2021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达到79.89%。医共体建设还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23年成功创建6个省级甲等卫生院、2个心脑血管救治站和7个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形成了“人员上下流动、资源上下共享”的良性运行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 夯实产业振兴路 在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1200余亩的连片甘蔗基地里,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正低空掠过翠绿的蔗梢,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洒落。 “每次飞行5至7分钟,作业面积8至10亩,高度控制在3至4米,既不伤苗又能把药打均匀!”植保无人机飞手尼新壶操控着遥控器,黝黑的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
这片西盟县最大的连片甘蔗基地,从年初的机耕机种到如今的植保无人机飞防,全程机械化管护让甘蔗茎秆挺拔、叶片舒展。这场“科技革命”正从马散村的田间地头延伸至佤山的每个角落,从传统蔗田迈向现代化糖厂,为当地支柱产业甘蔗注入“智慧动能”,推动“甜蜜事业”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历史性跨越。 西盟县农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赵波介绍,为破解甘蔗产业发展难题,2020年至2024年,县里累计投入4320.19万元,用于发放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覆盖率达100%。同时,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管护,逐步构建“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闭环,全力推动甘蔗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助农增收。
近年来,西盟县以政策为舵、科技为桨,在科技赋能农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加强农技员队伍建设、实施种植补贴政策、推广良种良法技术等措施,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这些前期的探索为无人机植保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西盟鑫亿农机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是2024年在中国旅游集团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乡村智慧农业—无人机项目”支持下成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该项目旨在通过设备补贴和技术培训双路径,打造高素质本土服务队伍,破解山地农业机械化率不足的困境,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据合作社负责人岩龙介绍,合作社成立后,统一开展运作,招募本地村民担任飞手,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让技术扎根乡土,使无人机植保技术真正实现了“从田间来、回田里去”。目前,合作社已有4名持证的本地飞手,已正式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业务,服务范围从莫美村辐射至周边区域。
从医共体建设让群众看病更有“医”靠,到现代农业发展让农民增收更有盼头;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到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西盟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着“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盟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持续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各族人民。 如今,佤山儿女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加精彩的民生故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正在西盟大地徐徐展开。(记 者丨魏妮楠) |
| 本文来源:西盟云 |
| 上一篇:
一场宣讲话团结 一次学习践嘱托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岩克姆开展主题宣讲 下一篇: 县领导带队深入瑞孟高速西盟连接线现场调研办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