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佤山资讯 通知公告 党建信息 文化旅游 文明西盟 专题栏目 音频视频 热点转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佤山资讯
 
西盟佤族织锦:千年技艺焕新彩 非遗传承谱新篇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09-12 阅读:

在西盟县的崇山峻岭间,佤族织锦的经纬交织声已回荡千年。这项承载着“万物共生”信仰的古老技艺,于2021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正以“传统+现代”的创新姿态,走出深山、走向世界,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图片

图片

千年技艺:织就佤山文化密码

图片

佤族织锦,佤语称“待”,以竹木腰机为工具,采用踞织法手工编织而成。其配色以黑、红为基底,辅以黄、绿、白等色,纹样涵盖条纹、菱形纹、牛头纹等几何图案,暗含“木鼓通神”“司岗里创世”等佤族文化密码。

“我从小就跟着奶奶学织锦,这一织就是几十年。这织锦里的每一道纹路,都有它的故事。”翁嘎科镇英腊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娜汉拿起一块刚织好的织锦,指着上面的牛头纹说:“牛头代表着力量和吉祥,把这个纹样织进织锦里,就是希望我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

佤族织锦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佤族人民的智慧与匠心,默默守护着延续千年的文化薪火。

图片

图片

创新赋能:传统技艺“潮”起来

图片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西盟县以“非遗+文创”破局,将织锦元素融入衣物、饰品及生活用品,推出40余款文创伴手礼,其中“佤族香包”“化妆镜”荣获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优秀作品”称号。

更令人瞩目的是“织锦+时尚”的跨界尝试。设计师岩勇夫妇将牛图腾刺绣搬上衬衫领口,用牛仔布拼接传统纹样,打造出“可穿戴的文化名片”。

“传统不是复制,而是用现代语言讲述文化故事。”岩勇说。

图片

图片

文旅融合:非遗经济惠民生

图片

在文旅融合方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西盟县依托“中国佤族木鼓节”“佤族新米节”等节庆,推出“织锦游”精品线路,开发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式文旅项目。2025年上半年,接待“非遗+旅游”游客44.994万余人次,带动织锦及其周边产品销售额达763.5余万元,持续带动群众增收,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共赢。

“一匹布织20天,比种玉米划算多了!”勐梭镇班母村村民娜拉算起了增收账。

图片

目前,西盟县已建立1个省级非遗工坊、17个分工坊,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当传统织机遇上现代设计,当非遗技艺融入文旅经济,佤族织锦用千年经纬编织出一条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并行的新路。

正如岩勇所说:“让织锦走出深山,不是为了改变它,而是让世界看见佤山的美。”在这片云雾缭绕的土地上,每一寸织锦都在诉说:非遗不是尘封的过去,而是活着的未来。(通讯员丨岩跑 李红辉)


本文来源:西盟云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西盟县召开2025年下半年定兵工作会议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西盟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210021  视听许可证:125420039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龙潭路245号 电话:0879-8343700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