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防灾减灾 | 西盟:闻“汛”而动 筑牢防汛“安全网”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5-09-02 阅读: |
入汛以来,西盟县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推进监测预警、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应急值守等各项工作,凝聚起防汛抗灾的强大合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精准发声,“双语”广播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 “各位乡亲,大家好,这里是《江三木洛》防汛特别节目。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24小时我县仍有强降雨过程,请密切关注河道水位变化,危险区群众及时转移……” 面对汛情,信息畅通是关键。西盟县融媒体中心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宣传机制,推出《江三木洛》防汛特别节目,以普通话和佤语交替播报的方式,每日早、中、晚三个时段循环发布权威气象预警、汛情通报、防灾避险知识等最新动态,确保不同语言背景的群众都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 “我们每天收集最新防汛资讯,通过双语广播及时传递,让全县各族群众听得懂、记得住、会应对。”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副主任普思说。 “用佤语通过广播反复通知天气情况,让我们实时掌握。每天宣传防灾避险知识,比如听到锣声和哨声就要赶紧跟着村干部撤离。”勐卡镇莫美村二组村民娜用说。 闻“汛”而动,全面部署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入汛以来,西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多次召开防汛联席工作会议,精准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防范、中小河流防洪、物资储备、人员转移安置等重点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响应、高效处置。 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气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公安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县防办加强水库、堤防、山塘的巡查排险;自然资源部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监测;交通运输部门紧盯易发塌方、滑坡路段,及时清障保通;各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组干部穿梭于田间地头、山边水旁,挨家挨户排查隐患,组织危险区域群众提前转移避险等,各部门协调联动筑就一张安全防护网。 西盟县各乡(镇)、各部门迅速联动,近200名干部下沉到村组一线,开展隐患排查、群众转移、安全宣传等工作。通过提前预警、科学调度、隐患排查、人员转移等一系列举措,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工作机制,坚持“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工作人员对西盟县各乡(镇)36处地灾隐患点、7座水库、13座坝塘、16处洪灾危险区开展雨前排查、雨中检查、雨后复查。通过全面深入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置了大量潜在风险,为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守一线,平凡岗位汇聚“沉默的守护” 在各防汛重点区域,值守人员坚守一线,对河流、水库、堤坝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 “我们每天派专人巡查水位、坝体,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处置。”中课镇窝笼村驻村工作队员刘艳芳说。 西盟县各乡(镇)应急办公室作为“神经末梢”和“前沿指挥部”,每天高效运转。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党员和民兵等力量,对辖区内危旧房屋、低洼易涝区、山洪沟道、地灾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跋山涉水、走村入户,细致排查险情,耐心组织转移,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 真正筑牢安全防线的,是24小时不间断的、由无数平凡岗位构成的“沉默的坚守”。他们是解读数据的“译码者”、是骑行巡山的“隐患猎手”、是翻译危险的“声音工程师”、是黑夜中的“提灯者”。这些看不见的细节,汇聚成了听得见的安心,守护着西盟佤山在风雨中的安宁。 目前,西盟县防汛工作正有序进行,各类应急队伍在岗待命,防汛物资储备充足。各部门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水情动态,及时调整防汛策略,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守好防汛救灾的第一道防线,全力保障群众安全度汛。(记 者丨魏妮楠) |
本文来源:西盟云 |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金秋助学 护航梦想 西盟县双线并举点亮学子求学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