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盟县残疾人联合会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目标,通过“党建+助残”深度融合模式,在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方面成效明显。
落实助残政策 提升残疾人幸福感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城乡互联共建”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落实残疾人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切实解决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0余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1700余名残疾人享受城乡低保,2400余名残疾人享受“残疾人两补贴”。年内,计划为2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为50名重度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进一步改善残疾人家居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广大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
抓实残健共融 凝聚残疾人工作合力
紧紧围绕群团改革“强三性、去四化”要求,深化各级残联改革,建强残疾人服务阵地,改进残疾人服务方式,加大村(社区)残协组织建设,配备39名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夯实基层基础。坚持以主题党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为载体,积极开展“爱在身边”志愿服务活动和“残健同心 共话书香”读书会活动,大力营造残健融合发展的社会氛围,引领广大残疾人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做实自主创业 拓展残疾人增收渠道
积极探索创新困难残疾人民生保障和党组织助残帮扶模式,有效推动了党建与残疾人工作的深度融合。以“非遗+就业”“互联网+就业”等就业模式,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增收。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畜禽养殖-肉牛养殖”“家政服务”培训3期120人,协办省残联职业技能民族民间工艺品“佤族织锦”培训1期30人,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带动4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促增收,不断拓展西盟残疾人创业增收渠道。
办实贴心服务 打通服务“零”距离
持续开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窗口服务单位依法履职,真正落实简政放权政策,进一步规范、优化审批残疾人服务流程和权限。完成第三代残疾人智能证换发,推动残疾人证电子证照应用。完善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工作机制,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残疾人证办理、按比就业年审”3个事项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实现服务“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为全体残疾人提供便利化服务,不断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