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通知公告 西盟新闻 专题报道 文化旅游 文明之窗 社会事业 党的建设 平安西盟 佤山文艺 图说佤山 音频视频
 
 当前位置:首页 >> 木鼓网 >> 文明之窗 >> 正文
 

民族团结 | 西盟:幸福佤山石榴红 籽籽同心“共筑梦”

来源:西盟云 时间:2023/5/8 18:46:19 点击:1293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盟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将建设高水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举全县之力推动示范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绘就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画卷。

 

抓党的领导  让组织保障“强起来”

西盟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总纲”,突出政治引领、突出组织引领、突出督导检查,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格局。2020年以来,举办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民族团结主题教育1021场次,研究制定《西盟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西盟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

 

抓文化润民  让精神家园“富起来”

西盟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始终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在增进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将民族团结宣讲宣传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相结合,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结合重要节庆节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宣传平台载体,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寓教于乐中根植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让各族群众在交流中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托省级文明城市、云南美丽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健康促进县城等资源,借助文化软实力,细雨润无声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截至目前,全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覆盖率达10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率达100%,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2项、省级15项,创新推出民族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佤部落》等一批文艺精品。累计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241场次,参与人数13.64万人次。

 

抓高质发展  让创建基础“牢起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西盟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持续抓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大事,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2020年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7.9%,累计投入9.79亿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医疗、养老保险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594户4460人、消除风险1122户3405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3.29%。

 

抓互嵌互帮  让交往交流交融“深起来”

西盟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开展“青年讲师团”“红领巾讲师团”“万名团干上讲台,当好思想引领员”,抓实抓好就业服务、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等工作;积极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健全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制度机制,推进建设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学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入”。

2020年以来,西盟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覆盖71所学校1.7万多名学生,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促进增加就业3.72万人,办理办结“我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4515件,办结率100%。

 

抓社会治理  让治理水平“提起来”

西盟县以建设高水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开展“法治西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同时。在持续巩固好疫情防控、强边固防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上下功夫,大力推行“党建引领+网格支撑+群众主体”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实施“反制、铸墙、净土、攻心”四大工程,厚植全面依法治县,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以来,全县刑事案件年均下降3.1%,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县法院荣获“全省法院文化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称号,全面依法治县考核荣获市级“优秀”等次,马散村、永广村荣获“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抓示范创建  让“六进”典型“多起来”

西盟县始终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工作思路,在各领域和行业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排头兵”,着力培育村“带头人”“西盟工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的“六进”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发展路径,第三产业从无到有、到实现经济创收、再到带动群众增收新局面。

截至目前,西盟县创建国家级模范集体2个,省市县级示范单位115个,示范户1071个,省级模范个人2人,市级模范集体3个,市级模范个人7人。西盟县民族团结“盟誓塔”被云南省委认定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最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及优良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西盟有限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整理 文/图)

 


 

 
 文章评论:


请文明论评!
 
 
主办单位: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员会 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承办:中共西盟县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202100126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80011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县城勐卡路1号综合楼内宣传部 电话:0879-8342029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9-8343115 在线举报
公安备案编号:530829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