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南卡江
那一天是2021年7月19日,出发时天蒙蒙的下着小雨。正值雨季,一路泥泞,深浅不一,我带着一袋行李、一床被褥,费尽力气踩在了南卡江畔的土地上,滚动汹涌的江水似乎印照着我内心的激动与澎湃,终是踏上了边境一线,成为了守护祖国的一名“战士”!
初遇队友
翁嘎科镇58分段队友们初见时的问候温暖了一路疲惫的我。想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我们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相聚而来的守边人,以后将是一起“战疫”的“战友”,心中满怀“忠胆”,我们抱着“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守护我们的国与家。12.4公里的边境线不再绵长,高高飘扬的党旗,却也越发的鲜红。
初遇巡边路
这条巡逻的路不简单,每天和队友来回走6公里路巡边一圈,5个人轮流、昼夜不分。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恶劣的天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那时,守边条件还较为艰苦,我们日常守着两间木头和石棉瓦搭建的活动板房,等候队友归队轮换。高温炎热和连续降雨让巡边比平时难度翻倍,却无法挡住疲惫的我们躺在晒不干发霉且气味扰人的被褥上。记忆深刻的还有段点的“常客”——蛇虫鼠蚁,他们不时的光顾,让这无人之境“热闹”了起来。刚开始,段点的生活还不太方便,我和队员拿着镇上支援来的皮管,与当地民兵一路沿着陡峭山坡去找水源,看似不远的路,要花上半个多钟头,当甘甜的山泉水通到段上时,满身泥泞的我们抑制不住地“傻笑”,汗水浸透的迷彩服,成为了我与队员们难以抹去的回忆!
初遇边境雨夜
七八月边境线的夜晚,不时有阵雨“唰啦啦、唰啦啦”地掠过附近的胶林,由远而近,“嘀嗒、嘀嗒”打在我们屋舍的房顶上,仿佛叩响的琴键,让人陶醉,引发想念的思绪。这时,我会穿上厚重的雨衣,走一走屋舍旁的巡边路,排解思绪。偶尔想到家人,心中又泛起涟漪。有时想家,找到有信号的地方,一通电话,是父亲哽咽的叮嘱:你安心守边,家里一切都好!放下手机,看一看这大好的山河,听着滔滔江水,内心又安静了下来。
58分段如今变成了三级联防所,守边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我的队友也换了一拨又一拨,唯独不变的是我依然选择坚守在南卡江畔。如今,褪去初遇边境时稚气的我,把巡边路走成了习惯、把巡逻前叮嘱唠叨说成了习惯、把每天夜起帮队员检查被褥养成了习惯、把民兵张岩嘎在火堆旁教唱的《叶儿妹》唱成了习惯。伴着这些习惯,我迎来了第二个边境线上的雨季,我依然坚守在南卡江畔,守在祖国边境站好岗!
(通讯员 李孟龙 文/图)